漳平市人大常委會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調研漳平市召開宣傳思想工作推進會議漳平市總醫院31名援莆醫療隊隊員順利返漳龍巖市政協黨組書記李桂義到漳平市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專題調研漳平市領導到象湖鎮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龍巖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鄭玉琳到漳平調研漳平市領導開展重陽節慰問活動漳平市人大常委會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漳平:創新機制治理農村污水 打造山青水凈美麗家園漳平:舉辦“全閩樂購·幸福漳平”直播促銷活動漳平市人大常委會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調研漳平市召開宣傳思想工作推進會議漳平市總醫院31名援莆醫療隊隊員順利返漳龍巖市政協黨組書記李桂義到漳平市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專題調研漳平市領導到象湖鎮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龍巖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鄭玉琳到漳平調研漳平市領導開展重陽節慰問活動漳平市人大常委會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漳平:創新機制治理農村污水 打造山青水凈美麗家園漳平:舉辦“全閩樂購·幸福漳平”直播促銷活動
中新網客戶端貴德10月18日電(記者張尼)整潔的院落、獨具特色的農家民宿、別致的花田……走進貴德縣尕讓鄉二連村,仿佛步入一幅自然畫卷,讓人流連忘返。這個位于黃河岸邊的小村莊,正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在旅游業等領域大展拳腳。
二連村美景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二連村隸屬貴德縣尕讓鄉,全村共有2個社,140戶,587人,由漢、回、藏等民族組成。
由于地處黃河濕地公園內,二連村的地理條件十分優越,且交通便利,這也為村子大力發展旅游業打下了基礎。
記者在實地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二連村依托獨有的黃河淺灘濕地資源、豐厚的農耕文化底蘊,以土地流轉的方式規模化種植芍藥、大麗花、月季等花卉,種植辣椒、西紅柿、茄子等露天蔬菜30余畝,種植金絲皇菊20畝,打造農家樂5個、精品民宿3個。
此外,村子里還通過舉辦鄉村旅游推介及農產品采摘文化節、鄉村旅游廚藝大賽、農家焜鍋饃饃評比賽等活動,突出展示了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成果,努力提高特色農產品知名度,打造了鄉村旅游文化新亮點。
二連村內景觀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對于村子里的改變,身為二連村監督委員會主任的李生蓮感觸頗深。
李生蓮是西寧湟中區人,結婚嫁到了二連村。前些年,李生蓮一直在自主創業,制作和銷售焜鍋饃饃是她的主業。不過今年年初,她被選舉為村監督委員會主任,開始一心撲在了村里的管理工作上。雖然上任才不到一年時間,她已經看到了村子的發展與改變。
“現在村民做農家院、民宿,搞旅游經濟,收入提升很多,去年做農家院一個家庭的純收入達到3萬元,在我們這里已經是非常好的水平了。”李生蓮告訴記者。
據李生蓮介紹,通常,每年的5月到7月是二連村的旅游業旺季,來此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過去,村里很多年輕人因為發展受限而選擇了外出務工,但是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鄉專門做起了農家院和民宿。
“因為大家也看到了發展前景。”李生蓮說。
二連村為老人舉辦重陽宴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自然資源是二連村的寶貴財富,為了維護村里的自然環境,二連村沒少下功夫。
近年來,村里組建了志愿服務隊,設置黨員示范崗,組織群眾拆除殘垣斷壁8037米,豬圈32個,旱廁63個,畜棚18個,切實改善了村容村貌,當地的群眾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都開始自覺地保護起生態環境。
除了大力發展旅游業,二連村還成立了全縣首個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通過發展合作社、組織村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戶財產性收入等方式,確保群眾收入持續增加,2020年全村年末人均純收入達到13466元。
如今,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富裕,這也讓李生蓮感到欣慰。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她為村子精心拍攝的視頻,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這座黃河岸邊的美麗村莊。(完)